《小麻溪中橋垮塌原因分解和應對措施》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小麻溪中橋垮塌原因分解和應對措施(3頁珍藏版)》請在技術文庫上搜索。
1、2 0 1 4 年第2 期 西南公路XI N ANG O NGL U 小麻溪中橋垮塌原 因分析及應對措施 朱天猛 ( 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 自治州公路管理局 四川馬 爾康6 2 4 0 0 0) 【 摘要 】 山區 橋 梁被泥石流沖毀時有發生,以G 2 1 3 線小麻溪中橋為例 ,對該橋垮塌原因進行分析, 并探討恢復重建的應對措施。 【 關鍵詞 】 泥石流;橋梁垮塌;原因分析 ;應對措施 【 中圖分類號 】U 4 4 5 7 5 【 文獻標識碼 】A 1 概況 小麻溪中橋屬于G 2 1 3 紫坪鋪水利樞紐工程庫區淹 沒段 ( 映秀中學至馬鞍石隧道段 )改建工程,位于映 秀漩 口鎮小麻溪溝下游距溝。
2、口1 0 0 n 1 處。原橋跨徑組 合為2 3 0 m 簡支T 梁 ,橋寬8 m,長6 7 m。下部結構為 雙柱式橋墩 ,橋墩軸線與小麻溪溝泄流方向成2 9 。 夾 角,墩柱直徑1 5 m,樁基直徑1 8 m。映秀側橋臺采用 樁柱式橋臺,都江堰側橋臺采用肋板式橋臺。 2 0 1 3 年7 月1 0 日,持續暴雨致使小麻溪溝暴發泥 石流 ,在泥石流的沖擊作用下 ,在橋位上游小麻溪 溝內的兩輛挖掘機 ,順溝而下。與泥石流所挾帶泥 漿 ,塊石等雜物在橋位處形成一攔水壩 ,橋位處水 位上漲超過橋面。在水流壓力與泥石流沖擊力的作 用下橋墩倒塌,與上部結構一起被沖走 ( 見圖1 )。 圖1 泥石流過后 。
3、橋位狀況 2 垮塌原因分析 2 1 受5 1 2 汶川地震影響 。小麻溪溝已發展成為高 頻泥石流溝 5 1 2 地震 以前 ,小麻溪溝 山體穩 定 ,植被 豐 富,未發生過較大泥石流災害。 因北 川一 映秀 主斷裂 帶 穿越 小麻 溪 溝 ,受 5 1 2 地震影響 ,致該溝中上游溝域坡面巖土體結構 嚴重破 壞 ,存在豐 富的松散巖土體 ( 見 圖 1 、圖 2 ),松散物源總儲量約8 7 7 0 萬m ,可參與泥石流 災害物源動儲量約1 7 7 5 萬I T l 3 。 該溝上游溝道 、岸坡坡度較大 ,多見基巖出 露 ,富水能力弱 ,易形成短時洪峰,為泥石流的形 成提供 了良好 的水源條件 。
4、。 在當前地形地貌 、物源條件 、水源條件下 ,小 麻溪 溝極 易發 生泥石 流災 害 。調 查表 明 :該 溝 5 1 2 地震之后先后爆發了2 0 1 0 年8 1 4 山洪災害、2 0 1 1 年7 3 泥石流災害、2 0 1 3 年7 1 0 泥石流災害 ,說明該 溝只要在降雨量達到一定程度時,便會發生山洪、 泥石流災害。因此 ,該泥石流溝具有后續性和重復 性 ,仍具有爆發較大規模泥石流災害的可能 ,爆發 頻率為高頻 ,即一年多次 一 5 年一次。 2 2 上游泥石流治理措施不足 。攔擋能力不足 自5 1 2 地震之后 ,小麻溪溝爆發了前面提到的 三 次較 大規 模 的 山洪 與泥石 。
5、流 災害 。在 2 0 1 0 年 【 收稿 日期 】 2 0 1 4 0 6 3 0 【 作者簡介 】 朱天猛 ( 1 9 7 2 一),男,羌族,四川茂縣人,大學本科,工程師,主要從事公路交通管理工作。 I幸 j 公路 8 1 4 J ,k 水災害后,同土部門對陔溝進行了治理 ,在溝 道巾游泥 流流通段修筑了4 道泥石流攔擋壩 ,其r f 1 靠上游的1 攔 擋壩在竣工之前即被淤滿 ;2 0 1 1 年7 月 3 日該 溝爆 發泥石流 ,泥石流攜帶 大量松散堆 積體 , 進一步將靠近 I : 游 的1 、2 攔擋壩淤滿 ( 泥石 流堆積方 量大約為1 5 萬m ),靠下游的3 、4 攔 擋。
6、壩仍具有較 大的庫容量 ,該次泥石流災害并未將固體物質帶至下 游 溝道 。2 0 1 3 年7 月 1 0 日,該 溝再次爆 發大規模 泥石 流災害,泥石流攜帶的大量同體物質在將靠近下游的 3 、4 蘭 擋壩淤滿后 ( 見圖3 ),大量泥石流體翻過壩 體,l并J 頓流 n 幾 越過沿途防洪堤壩,沖毀小麻溪中橋。 圖2 小麻溪溝遙感影像 圖 圈3 小麻溪溝上游堆積的松散物 源 圖4淤滿的攔擋壩 2 3 橋位 河床不 斷抬升 。致使泄流斷面不足 原橋于2 0 0 5 年竣T ,當時溝道山體穩定 ,植被 豐富,泥石流缺少物源 ,較難形成。當時5 0 年一遇 2 6 洪水水位為9 4 8 3 6 m,。
7、粱底設計標高為9 5 7 9 5 0 m,高 出設計洪 水水位9 5 9 m,滿足規范要求 。 圖5竣 工 時 溝道 環 境 2 0 0 8 年汶 J I l 5 1 2 地 震后 ,該溝 發展 為 高頻 泥石 流 ,而且 橋位 處河床 縱坡較 小 ,且距 溝 口堆 積 區較 近,當泥石流在溝 口堆積時 ,容易形成同水 ,導致 該處流速減緩 ,泥石流形成壅塞 、堆積,降低泥石 流過流能力 ,引起泥位抬升。 按照現場勘測河床斷面 ,現5 0 年一遇泥石流泥 位高程 已抬高至9 5 3 6 0 m,加 上泥石流的超高 、爬 坡 、沖起高度 ,設計泥位標高為9 5 8 0 5 ,原設計標 高已不滿足。
8、 。 2 4 多次持續集中性暴雨是造成橋梁垮塌的直接原因 據氣象監測資料 ,2 0 1 3 年7 月3 日2 0 lt 11 4 日。 日 寸 汶川縣漩映地區再現暴雨,降水量為4 5 m m。從7 月 7 IE I 晚至7 月 1 0 日晚 ,汶J l J 縣境 內所有 鄉鎮 現持續 大暴雨、特大暴雨 ,7 月1 0 日水磨鎮 、映秀鎮 、漩 r =f 八角廟村等7 個站點2 4 h 降雨量超過2 0 0 m m以上,降 雨強度高,持續時間長 、降雨總量大。 在暴雨 的作用下形成泥石流,裹挾大量的固體 雜物沖擊橋墩并且在橋位處堆積抬升,形成水壩 , 水位 超過橋 面 ,水 壓力作用 于上部 結。
9、構 梁體上 ,對 橋墩 進行擠 推 。在 泥石流 沖擊 力和上部結 構傳遞來 的水平推力綜合作用下,造成墩柱倒塌。 3 應對措施 3 1 對泥石流溝開展調查和評價 通過對泥石流溝道特征 ,物源分布情況的綜合 調查分析 ,該泥石流溝物源積累速度較快 ,處于發 展期 ,仍可形成大規模的泥石流災害。易發等級為 極易發等級 ,表現為溝道揭底沖刷 、下切破壞 。 該溝泥石流災害的綜合致災能力強 ,防治工程 朱天猛:小麻溪中橋垮塌原因分析及應對措施 和輔助工程的工程效果較差 ,對擬建橋梁 的影響主 要 表現在 :橋下泥石流淤積 、泥石 流整體 沖擊壓 力、泥石流沖刷 、沖蝕及磨蝕等方面。 3 2 加強上游。
10、泥石流 的治理 當橋梁跨越溝谷或河道為潛在泥石流溝時,應 對溝道泥石流進行治理。對攔擋壩進行清淤處理 , 恢復其對泥石流 的攔擋能力 ,對泥石流進行分段攔 截 ,減小下泄 量。 3 3 擴大橋下泄流斷面,提高泄流能力 泥石流裹挾大量的固體物質在橋位處堆積抬升 水位 ,考慮最高泥位 ,以及泥石流的超高 ,爬高 , 沖高等 因素 ,按5 0 年一遇計算 ,設計泥位標高為 9 5 8 0 5 m,原有梁底標高已不滿足要求,恢復重建時 需抬升橋面標高2 m。 另一方面 ,提高橋下泄流能力可采用渠化橋下 河道 的方法 ,修建排導槽 ,防止泥石流在橋下淤 塞,造成泄流斷面降低。 3 4 提高下部結構抗沖擊。
11、及推力能力 泥石流裹挾 下來 的塊石對下部結構有沖擊作 用 ,加強下部結構的抗沖擊能力 ,可在橋墩上游設 置防撞設施 ,如防撞墩 ,分水尖等,防止塊石對橋 墩進行直接撞擊。 加強橋墩的橫向剛度 ,提高其抵抗泥石流推壓 的能力 ,可采用橫向剛度較大的墻式墩。 3 5 加強溝道管理 對已經治理的泥石流溝,要定期進行巡查 ,及 時對攔擋壩進行清淤 ,恢復其對泥石流的攔擋能 力。對發生損壞的攔擋壩 ,排導槽等設施要進行修 復。當河道發生瘀塞時,要定期進行清理和疏浚。 參 考 文 獻 1 四川省紫平鋪開發有限責任公 司 小麻溪 中橋竣工圖 R _ 2 1 J T G D6 0 2 0 0 4 公 路橋涵。
12、設計通用規范【 s 】 ( 上接 第9頁 ) ( 1 ) 通過植物栽植 、鋪地變化和街景設施、游 戲設施為人們創造一個宜人的步行環境; (2)停 車必 須在 限定 的地點 ,嚴禁 隨處停 車,停車位可用植物、樁柱等限定; (3)為兒童提供活動場地 和游戲設施 ,場地 用樁柱、圍欄等限定 ,不允許汽車進入 ; (4)避 免產 生交 通分 流 的設 施 ,禁 止有 隔離 的車道和較長的路緣石,這樣會使汽車加速 ; ( 5)步行者能方便的到達小 區的任何地方 , 而機動車不能; ( 6)采用迫使減速的設計方法 ,如大的轉彎、 路面駝峰、陡坡以及局部縮小路寬來限制車速。 7 結語 生態社 區的發展致 。
13、力于與區域持續發展 同步 化 。生態社區是生態人居環境的組成單元 ,生態社 區是高度和諧可持續發展的人類理想的聚居地。 生態社區的路網被看作是她的命脈所在 ,生態 社區中應實現人的網絡與交通網絡的和諧共生 ,保 證人的行動上的快捷 、安全、方便 、舒適 。將來生 態社區道路 的發展方向是 系統化 、立體化 、生態 化 、智能化與人性化。生態社區的主干道主要有三 種設計模式 :以中央環路為核心聯系各條支路 、順 應走勢采用 自由曲路和外環周邊式道路等。 參 考 文 獻 1 顧倩, 胡曉鳴 基于低碳理念的生態社區規劃研究0 9 杭州: 浙江大學 , 2 0 0 9 2 】于文波 , 王竹 城市社區。
14、規劃理論與方法研究一探尋符合社會原則的社 區空間 D 杭州 : 浙江大學 , 2 0 0 5 3 黃光宇 , 陳勇 生態城市理論與規劃設計方法 M1 北京 : 科學出版社 ,2 0 0 2 【 4 盛文 , 翟寶輝 城市生態社 區中生態性社 會關系的構建 D 北京 : 北京林 業大學 , 2 0 0 9 5 黃杉, 華晨 城市生態社區規劃理論與方法研究 1 9 州: 浙江大學, 2 0 1 0 6 陳偉 城市生態社 區的環境規劃設計與研究 叨 上海城市規劃 , 2 0 0 6 , 6 6 ( 1 ) 7 王亞軍 , 王浩 生態 園林城市規劃理論研究 【D 南京 : 南京林業大學 , 2 0 0 7 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