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臺歌陳子昂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登幽州臺歌陳子昂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13頁珍藏版)》請在技術文庫上搜索。
1、登幽州臺歌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注解】: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現今北京市。 、悠悠:渺遠的樣子。 、愴然:悲傷凄涼。 、涕:眼淚。 【韻譯】: 先代的圣君,我見也沒見到;后代的明主,要等到什么時候? 想到宇宙無限渺遠,我深感人生短暫,獨自憑吊,我涕淚縱橫凄惻悲愁! 1、這首詩是詩人登幽州臺有感于燕昭王求賢若渴、禮賢 下士的史事而作。詩中,作者通過撫今追昔的感慨,深刻 表達了詩人 的思想感情。同時由于它是 在平定契丹叛亂時所寫,其中肯定也包含 的 愛國情感。 2、“古人”“來者”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獨”字表現。
2、了作者_________的心境。整首詩通過采用 ______________的表現手法,表達詩人的思想感情,具 有 的感情基調。 登幽州臺歌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評析】: 詩人具有政治見識和政治才能,他直言敢諫,但沒有被武 則天所采納,屢受打擊,心情郁郁悲憤。 詩寫登上幽州的薊北樓遠望,悲從中來,并以“山河依舊 ,人物不同”來抒發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嘆。語言奔放,富有 感染力。在藝術表現上,前兩句是俯仰古今,寫出時間的綿長 ;第三句登樓眺望,寫空間的遼闊無限;第四句寫詩人孤單悲 苦的心緒。這樣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動人。句式長短參錯,音 節前緊后舒,這。
3、樣抑揚變化,互相配合,大大增強了藝術感染 力。 在用辭造語方面,此詩深受楚辭特別是其中遠游 篇的影響。遠游有云:“惟天地之無窮兮,哀人生之 長勤。往者余弗及兮,來者吾不聞?!北酒Z句即從此化 出,然而意境卻更蒼茫遒勁。 同時,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長短參錯的楚辭體句法。上兩 句每句五字,三個停頓,其式為: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后兩句每句六字,四個停頓,其式為: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前兩句音節比較急促,傳達了詩人生不逢時、抑郁不平之 氣;后兩句各增加了一個虛字(“之”和“而”),多了一個 停頓,音節就比較舒徐流暢,表現了他無可奈何、曼聲長 嘆的情景。全篇前后句法長短不齊,音節抑揚變化。
4、,互相 配合,增強了藝術感染力。 張若虛 張若虛是盛唐 時期的著名詩人 ,與賀知章、張 旭、包融并稱“吳 中四士”。 張若虛是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與 賀知章、張旭、包融并稱“吳中四士” 。他一生流傳下來的詩歌只有兩首,他 的春江花月夜是他沿用樂府舊題創 作的名篇,是唐詩中的一株奇葩(p,花,引申 為華美),曾被前人喻為“孤篇蓋全唐”之 杰作。這首詩是寫月的名篇,共有15處 寫到月。聞一多稱之為“詩中的詩,頂 峰的頂峰”。 作者簡介 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绽锪魉挥X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
5、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花搖情滿江樹。 誦讀全詩,找出明月初升、月上中天、 月漸西落、月沉江海的詩句 。 明月初升: 月上中天: 月漸西落: 月沉江海: 春江潮水連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
6、江天一色無纖塵, 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水流春去欲盡, 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 碣石瀟湘無限路。 可憐樓上月徘徊, 應照離人妝鏡臺。 誦讀全詩,找出明月初升、月上中天、 月漸西落、月沉江海的詩句 。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見長江送流水”采 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如何理解詩句? 參考答案 擬人。江月有恨,流水無情。千萬年苦苦守候,卻天意弄 人,終不能如愿。一腔愁緒,灑滿詩篇。 再次誦讀全詩,找出江月與人融為 一體的詩句 。 此詩寫了春江花月夜的動人美景, 對宇宙和人生作了哲理性的思索,敘寫 游子思婦的相思之情,表達了積極向上 的人生態度。 詩中春、江、花、月、夜五種景物 ,以“ ”為主體。。
7、 “ ”是此詩的靈 魂,是全詩結構的紐帶,也是情景兼具 之物。 月 月 誦讀全詩,領悟詩旨 望月懷遠 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此詩乃望月懷思的名篇,寫景抒情并舉,情 景交融。從月亮在海上升起,勾起兩地相思之苦 ,竟夕難眠,又覺得還是只有在 中才能相 見,描繪出了深深的懷遠之情。找出其中以月喻 人的至理名言 ,并作賞析 題李凝幽居 賈島 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據唐詩紀事卷四十記載,賈島在長安等待應舉,某日,騎驢 上街,忽得此二句詩,初擬。
8、用“推”字,又思改為“敲”字,在驢背上引 手作推敲之勢,恍惚間沖犯了當時任京兆尹的詩人韓愈的儀仗隊,當 即被捉問。賈島具實回答。韓愈立馬思之良久,對賈島說:“作敲字 佳矣?!倍怂旖Y為詩友。由此可見賈島作詩鍛字煉句的刻苦嚴謹,一 絲不茍。這段故事,后來成為文學創作中講究斟酌字句的佳話。 這首五律是賈島的名篇。全 詩只是寫他拜訪友人未遇這樣一 樁生活瑣事,它之所以流傳人口 ,主要在頷聯。關于這一聯中的 “推敲”二字,有一個幾乎家喻戶 曉的故事。 首聯描寫友人幽居環境:一條野草 叢生的小徑通向荒蕪不治的小園 ;近 旁 ,亦無別的人家。用筆輕淡、洗練 ,已點醒詩題中的“幽居”二字,暗示出 李凝是一位。
9、隱士。 題李凝幽居 賈島 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頷聯描寫自己步入幽居所見所聞的景色。句中的“僧”,是作者自稱,作 者早年曾皈依空門。此聯巧妙地抓住了一個富于詩情畫意的瞬間。請看,月 色皎潔,池水瀲滟,池邊濃綠的樹林里閃動著斑駁月光,鳥兒在樹上棲宿。 在這萬籟寂寂的荒園里,一個僧人在輕輕敲門,其聲篤篤,儼然一幅有聲有 色的圖畫!“鳥宿”在高處,是靜景,“僧敲”在低處,有動態,有音響,一高 一低,一靜一動,相互配合得多么和諧。而且,我們還可以想象,這敲門的 “篤篤”之聲,定會驚動宿鳥,或引起它們零亂不安的啼鳴,驚而飛出,察看 動靜后復又返巢棲宿。十個字,意象密集,境界幽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