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 T 603-2006 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規程---川附子》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DB51 T 603-2006 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規程---川附子(8頁珍藏版)》請在技術文庫上搜索。
1、 案號: 6032006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規程 附子 2006布 2006施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49 6032006 次 1 范圍 . 51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 . 51 3 術語和定義 . . 51 4 產地環境條件 . . 51 5 栽培管理技術 . . 51 6 采收及采后處理 . . 53 6032006 50 前 言 本標準附錄本標準由四川省農業廳提出并歸口。 本標準由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批準后實施。 本標準起草單位:四川省農業廳經作處、江油市農業局、綿陽市農業局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員:張紅非、王艷萍、張本元、姚紹滿、任南亭、徐雪松。 6032006 51 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
2、術規程 附子 1 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無公害中藥材附子的產地環境條件、栽培管理技術、采收及采后處理。 本標準適用于四川省無公害中藥材附子的生產。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1/336 無公害農產品(或原料)產地環境條件。 1/337 無公害農產品農藥使用準則。 1/338 無公害農產品肥料使用準則。 3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 子 毛。
3、莨科烏頭屬植物烏頭 藥 在海拔800 m1200 于壩區栽培附子的種子。 耙子 栽種附子所用的類似釘耙專用打窩農具。 根留絆 修去植株基部上的小附子,留下1個2個大附子的技術措施。 4 產地環境條件 應符合1/336的規定。 藥 培育基地宜建在海拔800 m1200 均氣溫14 16 ,年降雨量1050 260 壤微酸性至微堿性的紫色油沙土或黃沙泥土。每3年輪作一次。 子 ,年日照時數1350 h,年降雨量1070 200 霜期270 d,海拔500 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微酸性至微堿性平壩沖積沙壤土,每兩年輪作一次。 5 栽培管理技術 藥繁育 植 種 6032006 52 栽培烏藥選擇。
4、南瓜葉型、鵝掌葉型、艾葉型作種,除去霉爛、缺芽、無底根以及傷痕的烏藥按大、中、小分成三類,分別堆放在陰涼干燥室內。 地、整地 選陽坡地塊,深翻土地,開寬3530 肥制作及施用 應符合38的規定。種植過程中不應使用牛糞。 基肥制作按每667皮土800畜糞水1000畜圈糞1000酵腐熟后待用。 基肥施用根據土壤肥力情況,每667600勻撒入整細的地表,再欠入土內。 廂 廂寬200深20寬30種 栽種前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浸種511月12月定植,芽頭向上,條栽,株、行距8 0 0667萬個。 間管理 廂、清溝、補苗 耬廂與清溝:烏藥栽種后,幼苗出土前,將廂上的大土塊鉤入溝內,整細后再培。
5、于廂面,并將溝底鏟平。 補苗:在3月上、中旬幼苗全部出土后,拔除異常株并燒毀,用備用苗補齊缺株。 草追肥 及時人工拔除雜草。 第一次追肥在3月中、下旬,第二次在立夏前后。每次每667蟲害防治 農藥的使用應符合37的規定。主要病蟲害及推薦防治方法參見附錄A。 收 10月中旬11月中旬采收,采挖時首先去掉病株,采挖取下子塊根去掉多余須根,留好底根。選用10g20余留下繼續培育烏藥用種。 子 植 地及基肥施用 前作收獲后,隨即翻耕炕土。 基肥施用應符合38的規定。種植過程不應使用牛糞。 每667腐熟廄肥30002勻撒入土中,耙細,開背溝寬30 20 廂 附子套種蔬菜、玉米:廂寬80寬20深10附子套。
6、種藍子:廂寬100寬20深10種 栽種前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浸種5 11月至12月栽種。雙行錯窩,行距24 距147深14 每窩栽1個,芽頭向上。每667溝覆蓋,廂面平整。 間管理 6032006 53 廂、清溝、補苗 草、追肥 3月中旬至收獲,不定期人工拔除雜草。追肥按每667腐熟人畜糞尿或豬糞水,窩邊澆灌,3月中、下旬第一次,立夏前后進行第二次。同時窩施純N、2O 分別為6.8 次追肥后要進行清溝和整理廂面,使廂面保持瓦背形。 蟲害防治 農藥施用應符合37要求,主要病蟲害及推薦防治方法參見附錄A。 灌 天旱時勤澆淺灌,雨澇時及時排水。 根留絆 全生育期進行2次。第一次在清明前。
7、后,苗高160摘植株上最基部的2片3片腳葉。用附鏟子將植株附近的土刨開,現出母塊根及絆,留 2個3個較大的絆,其余的絆全部鏟掉。第二次在第一次一個月后進行,削去新生的小絆,留絆1個2個。 頂、摘芽 植株高355片有10片12片時去掉頂芽,出現腋芽及時摘除。 去頂、摘芽時應首先摘除病蟲危害的頂芽和腋芽。 6 采收及采后處理 收 夏至后采收。將附子整株挖起,切去地上部分莖葉,將附子和母根分開,抖去泥沙,去掉須根。 后處理 采收好的附子按等級劃分。特級65 g/個以上、一級50 g/個60 g/個、二級40 g/個50 g/個、三級25 g/個 40 g/個,其余的為等外級。將分好的附子分別裝入竹簍。
8、內,并附上包裝標簽。包裝標簽應注明產品名稱、等級、產地、合格證、包裝日期等,然后打包成件,每件凈裝50裝后當日運往附子加工廠進行防腐處理。母根曬干后為川烏。干品包裝材料應符合國家食品衛生要求。 6032006 54 附 錄 A (規范性附錄) 烏藥、附子病蟲害及防治方法 防治時期 名 稱 推薦防治方法 烏藥 附子 安全間隔期 葉斑病 用 25%丙環唑乳油 1000 倍1500 倍液噴霧 1 次2次。 5 月6 月 同前 10d 霜霉病 (灰苗) 和白尖病 先摘除病株灰白部分,用 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 500 倍1000 倍液噴霧 1 次2 次。 3 月6 月 同前 7d 白粉病 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 500 倍1000 倍液噴霧 2 次。 5 月6 月 同前 7d 葉蟬 3%啶蟲脒乳油1000倍1500倍液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 2000 倍3000 倍液噴霧 5 月9 月 5 月6 月 10d 蚜蟲 同上 4 月9 月 4 月6 月 10d 尺蠖 成蟲盛發期用 80%敵百蟲 300 倍500 倍液噴霧 4 月8 月 4 月6 月 7d 注:如有適合無公害烏藥、附子生產的高效、低毒、無殘留新型生物農藥應優先使用。 。